![]() |
返回上一页 回到首页 飞太免费英语学习博客 联系我们 |
唐朝诗人贺知章有句名诗:“少小离家老大回,乡音无改鬓毛衰”,用来形容中国人学英语的口语问题,真是贴切。
一旦过了12岁,声带发音部分已经“石化”(fossilized),口音便很难改。所以想说一口标准英语或美语,越早学越好。
然而,再早学英语,如果一开始就被发音不标准的老师带坏了,那错误以后也很难改。中国儿童从小学英语,长大以后不见得说一口标准英语,部分原因在此。
曾听一位学者提到,他到陕北乡下视察,看到一群打赤脚的小学生说一口漂亮的英语,而老师却是乡音浓重,顿觉神奇和不解。等他亲见上课情景,终于恍然大悟。
那位老师上课时,自己并没有一直说英语,而是用少许中文带领学生,引导学生聆听英语有声书磁带。由于学生的英语都是从磁带模仿而来,自然能说一口标准英语。
然而,中国人学英语,大部分都已经过了“发音关键期”的年纪,口音也就得过且过。毕竟,每个人说国语都有口音呢。
虽说,口音无罪,但发音和语调一定要对,尤其是重音要下对地方。
比方说:Arabic(阿拉伯的)不能说成a rabbit(一只兔子)。所以一定要听“正确”和“正常”的英语。而看着音标念,或依自然发音的规则念,有时不一定正确。
本文摘自成寒的《英语,非学好不可》
相关项目: -